,显示测量结果。

a)“盐密:0.0007mg/cm2”。盐密度ESDD测量结果。(此结果为减去盐密度基准值后的结果。)
b) “电导:7us/cm”。电导率测量结果。单位us/cm,微西门子每厘米。
c)“温度:31.3℃”。温度测量结果。
d) “污秽等级:a”。等级分为a到e级,详细划分可以参见附录B。此污秽等级以灰密度大于2mg/ cm2为前提,当灰密度小于此值时,请参见附录B。
e)“基准:0.00000mg/cm2”。显示当前设定的盐密度基准值。通过“测量原溶液”可以修改盐密度基准值。(详见5.1.2)
f)“溶液体积:300ml”。设置的溶液体积。“设置参数”-“修改溶液体积”设置使用的溶液体积值。(详见5.1.3)
g)“面积:1450cm2”。设置的绝缘子表面积。“设置参数”-“修改表面积”设置使用的溶液体积值。(详见5.1.3)
h)“时间:17:47:47”。测量的时间。
i)“日期:2012/08/16”。测量的日期。
1.1.1测量完毕后按“Enter”键,进入如下界面。

打印结果
**********Test Result***********
|
盐密度:0.0007mg/cm2
|
电导率:7us/cm
|
温度:31.3℃
|
污秽等级:a
|
盐密基准值:0.0000mg/cm2
|
溶液体积:300ml
|
绝缘子面积:1450cm2
|
日期:2012/08/16
|
时间:16:42:51
|
b)保存结果。结果保存后可以查看、打印和上传到电脑。
1.2 选择“测量原溶液”,测量原始溶液的盐密度值。可以将测量值设置为盐密度基准值,以此来消除原溶液的含盐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a)“盐密:0.0007”。测量的原溶液盐密度。单位mg/cm2。
b)“基准:0.0000”。以前设定的盐密度基准值,选择“设定”,可以重新设置基准值。
c)“设定”:将测量的盐密度值设置为盐密度基准值。
d)“清空”:将盐密度基准值设置为0。
注意:此功能一般在开始测量时,用于测量原始溶液(即还没有溶解绝缘子污秽前的溶液)的盐密度ESDD值,并将此值设定为基准值。
1.3选择“参数设置”,进入如下界面。

a)修改溶液体积。使用量筒或带刻度烧杯读取溶液体积值,并输入读取值。
b)修改表面积。根据实际测量的绝缘子型号在“附录D”中查找对应的绝缘子型号面积值(单片绝缘子的上下总表面积),并输入其值。
c)修改电极常数。将电极上有标注的常数值(例如“K=0.98”)输入。
d)修改带电系数:带电系数是同形式绝缘子带电所测ESDD/NSDD(SES)值与非带电所测ESDD/NSDD(SES)值之比。其值一般为1.1~1.5。测量的盐密度值将自动乘以此值。默认值为1.00。
e)是否温度补偿。选择“YES”则进行温度补偿,自动将测量的电导率补偿为20℃的对应值。选择“NO”则不进行温度补偿。
f)设置日期时间。例如:2012年08月06日 15时21分35秒。
1.4选择“系统菜单”,进入“系统菜单”页面。

a)查看记录。记录格式如下表。
【1】(存储编号)
|
2012/08/16(测量日期)
|
16:36:52(测量时间)
|
0.0001(盐密度)
|
0(电导率)
|
30.4℃(温度)
|
a(污秽等级)
|
300ml(溶液体积)
|
1450cm2(表面积)
|
按“Enter”键可以看操作提示。提示如下:
“Del”:删除本条记录。
“0”:删除所有记录。
“↑”前一条记录。
“↓”后一条记录。
“.”打印本条记录。
b)上传记录。将保存的记录上传至电脑。详细使用说明请查看配套的盐密仪数据管理系统光盘。
c) 电池电量。显示当前剩余电量的百分比。
六、维护保养
a)电导电极在使用前应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祛除电极表面的污物。用后也要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后收藏。要保持电导电极的清洁。
b)打印机无纸时请更换纸带。请注意将热敏面(光滑面)朝里,如果放置错误将不能打印出字迹,这时应去取出纸带重新放置。
c)电导电极的电极头容易敲碎。测量时,小心勿碰撞容器,以免损坏。
d)在户外使用时,为了获得较长的使用时间,请尽量较少使用打印机。
e)长时间不用时,请将电池电量充满后存放。
附录A
GB/T16434 – 1996对污秽等级的划分如下表
表1 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污秽等级
污秽等级
|
污 湿 特 征
|
盐密,mg/cm2
|
线 路
|
发电厂、变电所
|
0
|
大气清洁地区及离海岸盐场50km以上无明显污染地区
|
≤0.03
|
—
|
Ⅰ
|
大气轻度污染地区,工业区和人口低密集区,离海岸盐场10km~50km地区。在污闪季节中干燥少雾(含毛毛雨)或雨量较多时
|
>0.03~0.06
|
≤0.06
|
Ⅱ
|
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含毛毛雨)但雨量较少时
|
>0.06~0.10
|
>0.06~0.10
|
Ⅲ
|
大气污染较严重地区,重雾和重盐碱地区,近海岸盐场1km~3km地区,工业与人口密度较大地区,离化学污源和炉烟污秽300m~1500m的较严重污秽地区
|
>0.10~0.25
|
>0.10~0.25
|
Ⅳ
|
大气特别严重污染地区,离海岸盐场1km以内,离化学污源和炉烟污秽
300m以内的地区
|
>0.25~0.35
|
>0.25~0.35
|
附录B
Q/GDW 152-2006对污秽等级的划分如下图:

附录C
GB/T16434 – 1996污秽等级与爬电比距的关系如下表
表2 污秽等级下的爬电比距规定
污染
等级
|
爬电比距(cm / kv)
|
输电线路
|
发电厂、变电所
|
220kv以下330
|
330 kv以下
|
220 kv以下
|
330 kv以下
|
0
|
1.39(1.60)
|
1.45(1.60)
|
/
|
/
|
Ⅰ
|
1.39~1.74
(1.60~2.00)
|
1.45~1.82
(1.60~2.00)
|
1.60
(1.84)
|
1.60
(1.76)
|
Ⅱ
|
1.74~2.17
(2.00~2.50)
|
1.82~2.27
(2.00~2.50)
|
2.00
(2.30)
|
2.00
(2.20)
|
Ⅲ
|
2.17~2.78
(2.50~3.20)
|
2.27~2.91
(2.50~3.20)
|
2.50
(2.88)
|
2.50
(2.75)
|
Ⅳ
|
2.783.30
(3.20~3.80)
|
2.91~3.45
(3.20~3.80)
|
3.10
(3.57)
|
3.10
(3.14)
|
标注:
1、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爬电比距计算时取系统*高工作电压,上表()内数字为按额定电压计算值。
2、计算各污级下的绝缘强度时仍用几何爬电距离。由于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需根据大量的人工与自然污秽试验的结果确定,目前难以一一列出,见参考件3。
3、绝缘子盐密度检定仪对电站设备0级(220kv及以下爬电比距为1.48cm/kv、330kv及以上爬电比距为1.55cm/kv),目前保留作为过渡时期的污级。
Q/GDW 152-2006统一爬电比距和现场污秽度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