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解铝、硅材料等高耗能产业持续在西部地区加码布局,未来几年内电力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送受端利益协调问题进一步凸显,加之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化,促使“西电东送”南通道可持续发展内涵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供需协同,支撑保供。聚焦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引发的源荷曲线时空错配矛盾,实现“双侧互动—多维协同—潜力释放”,即突破传统单向输送模式,构建送受两端多形态网络结构耦合、多类型能源聚合、多市场主体协作的新型协同机制,在电源侧与负荷侧同步开展灵活性资源挖潜。
清洁低碳,共创价值。通过构建大范围互济共享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推进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同时促进受端区域新型储能配套建设,实现送电结构的低碳化重塑与受端能源消费的绿色替代,“西电东送”将形成贯穿发输配用全环节的清洁能源价值链。
柔性高效,实现共赢。未来基于数字化调控技术,充分发挥正常运行方式下跨区域通道输电能力,挖掘特殊需求情况下送受端区域间余缺互济能力和紧急支撑能力,依托“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电力市场机制协调多元市场主体利益诉求,支撑新能源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广泛接入,打捆外送,进一步提升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效率。
简介(LYWHX-8000电力建设新产品“高压无线查相仪”功能介绍)
是专为高压线路核相而精心设计制造的,突破传统核相器电压等级限制问题,可以在极低电压线路中核相,完全实现从200V~220kV电压自动核相(如400V、10kV、35kV、66kV、110kV、220kV),无需根据电压等级购置多套核相仪,节省成本,减少携带,省时快捷。对于高压线路核相(电压超过400V时),可将探测器的金属探钩逐渐靠近导线,当感应到电场信号即可完成核相,无需直接接触高压导线,可靠!当裸导线电压超过35kV,必须使用非接触核相。本核相仪还具有测试相位、频率、相序、验电、变压器组别判断等功能。
由主机、探测器、伸缩绝缘杆、监测软件、USB通讯线等组成,无线信号直线传输距离约30米,主机采用3.5寸真彩液晶屏,可以同屏显示相位、频率、相序及核相结果;向量图指示、相位指示,清晰直观;具有“X信号正常、Y信号正常、同相、异相”等语音提示功能,使测试更简单轻松。
监测软件具有在线实时监控、历史数据查询、向量图指示、相位指示功能;具有历史数据读取、查阅、保存、打印等功能。
技术规格(LYWHX-8000电力建设新产品“高压无线查相仪”功能介绍)
功 能
|
高压无线核相、频率、相位、相序、验电测试
|
电 源
|
主 机:DC9V,6节5号碱性电池LR6
探测器: 锌锰干电池6F22、9V
|
核相方式
|
接触式核相:35kV以下的裸导线或220kV以下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可以接触导线核相
非接触式核相:当裸线路电压超过35kV时,必须采用非接触核相,探针逐渐靠近导线即可
|
传输距离
|
无线传输,直线传输距离约30米
|
相别定性
|
同相:-25°~25°;异相: 95°~145°和215°~265°
|
量 程
|
核相电压范围:200V~220kV
|
测试相位:0.0°~360.0°
|
测试频率:45.0Hz~65.0Hz
|
精 度
|
核相:≤±12°
|
频率:≤±2Hz
|
分 辩 率
|
相位:0.1° 频率:0.1Hz
|
发射频 率
|
433MHz、315MHz
|
LCD
|
3.5寸彩屏;显示域:71mm×53mm
|
相位指示
|
相量图及数字同时显示
|
电源指示
|
探测器具有绿色电源指示灯
|
工作指示
|
核相时探测器具有声光指示功能,红色双闪灯指示和“嘟--嘟--嘟”蜂鸣声
|
显示速率
|
2次/秒
|
数据存储
|
9999组(掉电或更换电池不会丢失数据)
|
液晶背光
|
可调亮度,适应不同使用环境
|
自动关机
|
开机约5分钟仪表将自动关机
|
电池电压
|
当电池电压降到7.2V±0.1V时,电池电压低符号显示,提醒更换电池,此时测量的数据同样是准确的。
|
额定电流
|
探测器:30mA max;主机:150mA max
|
仪表质量
|
仪器:950g(含电池);包装及绝缘杆的总质量:约3.0kg
|
仪器尺寸
|
主机195mm×100mm×45mm;探测器290mm×250mm×80mm
|
绝缘杆长度
|
*大直径Φ38mm;长度:缩态为1350mm;伸态为5000mm
|
绝缘试验
|
绝缘杆拉伸后两端:AC 220kV/rms
主机、探测器:AC3700V/rms(外露金属与塑料外壳间)
|
外界干扰
|
无特强电磁场;无433MHz 、315MHz同频干扰
|
工作温湿度
|
-10℃~40℃;80%rh以下
|
存放温湿度
|
-10℃~60℃;70%rh以下
|
防护等级
|
IP63
|
适合安规
|
GB13398-92、GB311.1-311.6-8、3DL408-91标准和国家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带电作业用1kV~35kV便携式核相器通用技术条件DL/T971-2005》要求
|
符合IEC61481-A2;2004;IEC 61243-1 ed.2:2003标准
|
通道走廊作为保障“西电东送”南通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载体,亟须厘清南方区域外部接续通道规划布局,缓解总电量缺口问题。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发展带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叠加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保障低等特性,南方区域实现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实时平衡难度上升,考虑在更大范围内(如国内西藏、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及国外澜湄地区)进行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新建南通道接续工程迫在眉睫。但目前待建工程建设时序性不稳定,对供受端区域供需矛盾的传导路径不明确,且外送落点争执不断,地方博弈加剧。
近年来,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持续深化与国家电网、地方政府建立多层次合作渠道,与各方建立战略合作框架,联手探索跨域电力资源协同配置机制。综合研判待建通道建设周期,收集待建通道沿线所在省份网架承载力情况,及早预判不同外送线路走向对沿线各地区的影响程度,提前做好解决预案,推动政府进行统筹协调,做好重点工程投产准备工作。
调控运行作为保障“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手段,“西电东送”通道功能亟须由单一线性往多元互济转变,缓解“不同时序电力电量缺口”问题。现有单一输电模式相对刚性,供端专注电源建设和电网运行,受端聚焦用电需求的时空匹配和成本,双方缺乏深度协同,难以应对供受端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不同时序电力电量“硬盈余”或“硬缺口”,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不足问题凸显,影响了“西电东送”战略整体效益。
南方电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实现电力供需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为电力调度提供精准依据。统筹供受两端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开展跨省区柔性互联、电力资源互济共享能力建设等可行性分析,实现一体规划、一体运行。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协调互动商业化模式,加快建设区域电力余缺互济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市场建设作为激发“西电东送”南通道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亟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完善定价机制,缓解“电力供需时空错配”问题。“西电东送”主要依靠省与省之间签订的中长期电力协议,采用经营期法或“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法核定“网对网”和“点对网”输电通道的单一制电量电价。该定价机制相对简单,在前期执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碳市场等衔接还不顺畅,省内市场、省间市场耦合不充分,导致中长期协议电价与现货市场价格存在显著价差,无法体现电力供需时空价值,削弱了价格引导作用,“西电西用”意愿逐步加强。
南方电网以区域现货市场建设为牵引,推动跨省区市场与区域、省级市场逐步实现常态化联合运行,以市场化的手段引导电能在平衡富余地区和平衡紧张地区之间及时调配。理顺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新区域间电力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探索跨区域交易时序、交易组织、交易流程等核心规则,实现跨省区日前、日内的电力余缺互济,促进东西部多方共赢。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