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油介质损耗及电阻率测试仪硬件构造一、概述
在电力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中,要求对电力设备的绝缘油参数进行定期测量。绝缘油介质损耗及电阻率的测量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长期以来,大都采用电桥法测量,操作繁琐,测量精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大。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电力行业对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测量迅速、精度高的测量仪器要求,我公司参考国内外相关仪器研制出了在国内较为先进的JDC系列全自动绝缘油介损及电阻率测试仪。该仪器根据GB5654及相关标准设计制造,采用微机控制,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测试效率高,极大地减少人员劳动强度。
结构特点及功能简介
本仪器结构为集油杯、加热、控温、调压、自动放油功能为一体。
采用大液晶汉显,汉字打印,汉字菜单,操作简单。
空杯自动校准。
具有过压、过流、限温保护功能。
中频感应加热电极杯、短时均匀加热。
通过置于测量电极杯内的探头直接测量温度。
内含正弦波发生器,数字调压产生标准50Hz大功率测试电源。
主要技术指标
测试电压范围:0~2000VAC 50Hz
测试温度范围:室温~125℃
介损测试范围:0.00001~1
测 量 精 度:±(示值×0.5%+0.0001)
相对介电常数:±(示值×0.5%+0.1)
电阻率分辨率:0.01MΩ·m
电阻率测量范围:2.5MΩ·m~20TΩ·m
功 率:500W
电 源 电 压:AC220V±22V
外 形 尺 寸:470×430×380
重量:25kg
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 : 0℃ ~ +40℃
相对湿度 : ≤75%RH
面板说明
多功能油介质损耗及电阻率测试仪硬件构造一、操作面板
图1所示:
▲键:递增键
▼键:递减键
选择:功能参数选择
确认:功能选中
复位:中断仪器重新选择
|
|
多功能油介质损耗及电阻率测试仪硬件构造二、测试面板
图2所示
电 极 杯:测试电极杯
电流信号:采集电流信号
温度信号:采集温度信号
放油开关:按下自动放油
|
|
操作方法
多功能油介质损耗及电阻率测试仪硬件构造一、测试前准备
1、装配
按GB5654要求,将清洗干净的电极杯安装到测试面板电极杯位置,顺时针旋转外电极固定,做好密封(安装氟橡胶密封垫在外电极底部),将测试线如图2连接好。
2、开机
打开电源开关,液晶显示如图3。进入初始化界面,如图4。约等一分钟左右,进入时间设置界面,如图5。若设置实时时钟按《选择》键移动光标选择,按《▲》和《▼》键设置时间,然后按《确认》完成设置。
3、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界面如图6和图7,按《选择》键移动光标至预设定处,按《▲》和《▼》键可对温度、电压参数进行循环设置。移动光标至“√”处,按《▲》和《▼》键
选择“√”或“×”(“√”代表测试该项,“×”代表不对该项进行测试),按《确认》键完成参数设置。温度范围:室温~125℃;电压范围:AC 0V~2000V。
多功能油介质损耗及电阻率测试仪硬件构造二、测试步骤
1、空杯电容测试
在参数设置界面图6中选择(测试空杯电容),按《确认》键进入图8界面。
1)升温:进入如图8界面后,仪器升温显示温度开始增加,直到预定值后开始升压;如果无需升至预定值则随时根据温度情况按《确认》键转入升压状态。
2)升压:当升温过程转入升压状态后,此时电压值在增加并调整,如图9。
3)电容测试:电压升至设定值,自动转入电容测试状态,如图10,电容测试结果如图11。
注:如果不测试空杯电容,请在参数设置界面(图6)中选择(不测空杯电容),按《确认》键转入电容值默认界面如图12,准备介质损耗测试。
2、介质损耗测量
将电极杯用待测油样清洗干净后按提示向电极杯中注入待测油样40mL,按《确认》键进入介损测试界面如图13。
1)升温:进入如图13界面后,仪器升温开始,显示温度开始增加,直到预定值后开始升压;如果无需升至预
2)升压:当升温过程转入升压状态后,此时电压值在定值则随时根据温度情况按《确认》键转入升压状态。
增加并调整,如图14。
3)介损测量:电压升至设定值,自动转入介损测试状态,如图15所示,1分钟左右自动转入体积电阻率测试界面,
如图16。测试完成后自动显示测试结果,按《确认》键可将介损测试结果打印输出。
3、体积电阻率测量
如图6所示,按《选择》键开始测试体积电阻率,测试完成后显示结果,按《确认》键可将体积电阻率测量结果打印输出。
操作注意事项
仪器要可靠接地。
测试过程中内部有高压及高温,禁止在通电和测试时接触电极杯、电缆和插座。
注油时,应小心操作以免将油洒入电极杯槽和操作面板。
放油时,首先将放油管连接好,将放油管出油口置于废油杯内。
若测试时出现死机现象,请按复位键,重新启动仪器。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开机时,电源开关指示灯不亮,请检查电源板保险芯,是否熔断。
当设备正在升压时,液晶显示“电极杯短路”,请检查电极杯是否装配合理。
当设备测出空杯电容值偏离标准值(60pF±5pF)较大时,请检查电源信号电缆保护电极盖上射频头是否松动。
当设备升温时,检测不到温度信号,请检测温度信号电缆是否连接正确。
当设备不升温时(即无中频加热特有的响声),请检查升温保险是否熔断。
电极杯清洗方法
取出电极杯内电极。
将电极杯外电极按逆时针方向拧出(注意更换外电极底部的橡胶密封垫)。
用化学纯的石油醚和苯彻底清洗油杯的所有部件(注意不要损坏射频座)。
用丙酮再次清洗电极杯,然后用中性洗涤剂漂洗干净。
用5%的磷酸钠蒸馏水溶液煮沸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洗几次。
用蒸馏水将所有部件(注意保护射频座)煮沸1小时。
将部件在温度105~110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60~90分钟。
部件洗净后,待温度降至不烫手时将其组装好。注意不要烫着手和损伤电极杯表面,保证射频座芯线与测试电极连接良好!
注:当试验一组同类没有使用过的液体样品时,只要上次试验过的样品的性能优于待测油的规定值,可使用同一个电极杯而无需中间清洗。如果试验过的前一样品的性能值劣于待测油样的测定值,则在做上一个试验之前必须清洗电极杯。
随机附件及服务
1、随机附件
1) 三芯电源线(10A) 1条
2) 保险管(4A) 4个
3) 电极杯 1套
4) 25#硅胶管(1m) 1根
5) 信号测试线 1条
6) 温度测试线 1条
7) 打印纸 2卷
8) 8*2.4密封圈 2个
9) 10*2.4密封圈 2个
10) 14*2.4密封圈 2个
11)量杯(50ml) 1个
2、售后服务及维修
本产品保修18个月,终身服务。
本说明书版本号V2.1,2016年10月修订。
作为车辆制造商,车企在信息**方面存在很大短板,这一方面与车企的机械制造商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车企早年间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过去几年的汽车信息**事故充分说明汽车制造商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蔡春龙表示,车辆信息**为传统车企带来很大考验,因为车企内部甚至包括研发人员对信息系统都不甚了解,而且行业整体处于人才短缺的阶段。“即使可以与信息**公司合作,车企也要优先要提出自己的**需求,而这需要车企必须有自己的信息**人员明白自身需求。”他还表示,汽车信息**不仅要“防”,而是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相关**因素,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设计自家**系统一样,优先要根据自身的**要求,做出合理设计、确认自身需要哪些**需求,进而选择安装什么样的防盗系统。车企在车辆设计开发阶段就需要明确车辆的**系统结构、级别、权限等内容,不能有盲点,从根本上提升汽车信息系统的**性。范士雄则表示,目前,主要的汽车信息**防护路线是**硬件和系统**加固相结合。在汽车供应链中存在**管控能力较弱,很多零部件的源代码都无法接触到的瓶颈。
国内汽车信息**方面这方面的问题尤甚。车辆信息系统大多是美国软件供应商,国内相关企业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做**防护,但这些软件供应商不可能提供源代码,这掣肘了国内相关企业提升汽车信息**性。
值得关注的是,汽车信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对不同车辆信息系统的共性研究,从而发现更多漏洞并寻求解决办法,可以帮助不同的车辆整体提升信息**性,这也是汽车信息**提升的必要举措。目前,国内汽车信息**领域出现的共性技术研究是提升我国汽车信息**领域的重要手段。
郑光伟表示,由于车辆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带来不可避免的黑客攻击风险。查找漏洞并针对漏洞做防护是汽车信息**的重要方面,因此而在这方面的行业性研究非常有必要。对车辆汽车信息**系统进行检测,查找漏洞,汇集大量实车检测样例和数据,提出解决方案是中国汽研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成立的车联网**联合实验室正在努力推进的工作。实验室承担了两个***课题——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车联网**认证PKI体系认证平台,为提升我国车联网的**性能提供智库支持。中国汽研北京分院常务副院长夏国强介绍,联合实验室已经发现了6600多个车联网**漏洞。夏国强表示,在信息**领域,很多主机厂的认知还缺乏了解,而行业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研发,帮助行业整体提升**性。
中国汽车信息**共享分析中心(C-Auto-ISAC)也在2019年发布了汽车信息**十大风险,包括不**的云端接口、未经授权的访问、系统存在的后门、不**的车载通讯、车载网络未做**隔离、系统固件可被提取及逆向、不**的第三方组件、敏感信息泄漏、不**的加密和不**的配置。针对这些风险,中国汽车信息**共享分析中心也提出了防护建议:设置访问控制,对操作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防止越权操作;删除本地硬编码存储的临时账号密码;使用高版本的蓝牙协议;Wifi初始密码设置为强口令;钥匙信号加入滚动码来进行身份认证;使用定制型加密芯片,保护固件;对敏感信息存储目录进行访问控制管理;使用**的加密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