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KC-F高压开关分析装置更新换代十次,每次都有大不同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用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压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控制和保护的双重任务,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机械特性参数是判断断路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GKC-F型高压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是我厂依据新的《高压交流断路器》GB1984-2003为设计蓝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DL/T846.3-2004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为设计依据,为进行各类断路器动态分析提供了方便,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各种电压等级的少油、多油、真空、六氟化硫等高压断路器的机械动特性参数。
GKC-F高压开关分析装置更新换代十次,每次都有大不同二、功能与特点
2.1测试功能
(1) 合(分)闸顺序 (12)超行程
(2) 合(分)闸时间 (13)过行程
(3) 三相不同期 (14)刚合(分)速度
(4) 同相不同期 (15)速度
(5) 合(分)闸时间 (16)平均速度
(6) 动作时间 (17)金短时间
(7) 弹跳时间 18)无流时间
(8) 弹跳次数 (19)电流波形曲线(动态)
(9) 弹跳幅度 (20) 时间行程速度动态曲线(ms)
(10)行程 (21) 时间速度行程动态曲线(mm)
(11)开距
单位均为: 时间ms 速度 m/s 距离 mm
2.2特点
(1)可做电动操作和手动操作;
(2)适应500KV电压等级以内各种高压断路器的机械动特性测试;
(3)可实测行程和自定义行程;
(4)能够实现断路器的单合、单分、合分、重合,重分操作;
(5)接线方便,操作简单,操作时只需一次合(分)动作便可得到合(分)全部数据,可选择保存50组数据,提供后期查询和上传电脑长久保存,也可现场调阅打印所有数据及运动曲线图;
(6)采用汉字提示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操作;
(7)数据准确,抗干扰性强,体积小,重量轻,美观大方;
(8)机内配有时钟电路,可显示当前年、月、日、时、分、秒,即使断电,也能自动保存设置数据及测试数据;
(9)机内带有延时保护功能,断路器动作后能自动切断动作电源,很好的保护了断路器设备和高压开关测试仪;
(10)仪器内置直流电源,可选择范围:30-230V/10A),不存在常规整流电源输出瞬间的电压跌落,用以试验开关动作电压非常精准.
(11)能动态地为您分析出断路器每1ms时间内的、行程、速度之间的关系;
(12 可配置上传软件,实现电脑存档和网上查阅, 打印。
GKC-F高压开关分析装置更新换代十次,每次都有大不同三.技术指标
环境组别:属GB6587.1-1986《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中的Ш组仪器.
型式:便携式 包装:铝合金箱
尺寸与重量::
主 机: 440×300×150(mm) 5 (kg)
附 件: 440×300× 80(mm) 3 (kg)
工作电源:AC220V ±10% 频率:50Hz ±5%
环境温度:-10°C~40°C 相对湿度:≤85%
绝缘电阻:≤2MΩ
介电强度:电源进线对机壳能承受1.5KV1分钟的耐压测试。
时间测试范围:1~499.9ms 分辩率:0.01ms 精度≤0.1%
速度测试范围:15m/s 分辩率:0.01m/s 精度±1%
行程测试范围:不限 分辩率:0.01mm 精度±1%
直流电源选择范围: 25-265V/10A 分辩率:1V: 精度≤±1%
GKC-F高压开关分析装置更新换代十次,每次都有大不同四.术语定义
1.合.分时间:
从接到合(分)闸指令瞬间起到所有极触头都接触(分离)瞬间的时间间隔
2.合.分同期性:
各断口间的触头接触(分离)瞬间的时间差异。
3.弹跳时间:
开关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合(分)闸操作中,从一次合上(分开)开始到稳定地合上(分开)为止的时间。
4. 动作时间: (触头动作时间)
从接到合(分)闸指令瞬间起到触头刚运动瞬间的时间.
5. 弹跳次数:
开关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分(合)闸操作中,分开(合上)的次数。
6. 弹跳幅度:
开关动触头运动过程中,动触头的反弹值.
7. 行程:
分、合闸操作中,开关动触头起始位置到任一位置的距离。
8. 开距:
分位置时,开关一极的各触头之间或其连接的任何导电部分之间的总间隙。
9. 超行程:
合闸操作中,开关触头接触后动触头继续运动的距离。
10.过行程:
分、合闸操作中,开关动触头运动过程中的行程和稳定后行程的距离差.
11.刚合(分)速度:
开关合(分) 闸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分离)瞬间的运动速度
12.平均速度: 开关合(分)闸操作中,动触头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行程与时间的比值。
13.金短时间:
在合-分操作中,从所有极各触头都接触瞬间起到随后的分操作时在所有极中弧触头都分离瞬间的时间间隔。
GKC-F高压开关分析装置更新换代十次,每次都有大不同五. 面板结构
1.面板结构(图一)
北京11月8日电 在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8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新闻战线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各地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守正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
黄坤明指出,增强“四力”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新闻战线在增强“四力”上要当表率、做示范,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能打胜仗的工作队伍。要以提高政治素质为根本,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以提升业务本领为关键,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表达,培育强烈的专业精神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要以锐意创造为紧要,保持思想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让新闻宣传更富时代性、更有实效性。要以锤炼优良作风为基础,深入基层群众、切实改进文风,增强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
黄坤明强调,各级记协组织要认真履责,加强教育引导,强化激励示范,改进服务联络,加强新媒体工作,更好把新闻工作者团结凝聚起来。
经济史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一国经济发展成败。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发展绩效的对比,也显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作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投入创造的产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及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具有高度综合性,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还应看到,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好兼顾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与手段,提供了可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我们可以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种途径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提高资本—劳动比。通过使用更有科技含量、更有效率的机器设备可以提高资本—劳动比,进而提高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然而,提高资本—劳动比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如果提高速度过快,超过了劳动者技能提升的限度,就会出现投资回报率下降,结果反而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普通劳动者工资加快上涨,很多企业倾向于使用更多机器设备。但在一些企业,工人的技能水平等其他条件没有相应提升,反而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
二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学家通常用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度量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显著提高需要经历较长时期。例如,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为代表的教育大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教育发展速度快的国家之一。即便如此,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在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17年三个时间段,我国25岁以上成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分别提高了1.7年、0.8年和0.5年。可见,人力资本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虽然显著,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
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家在分解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时发现,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解释产出的增长,因而把生产要素贡献之外的那部分增长源泉归结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我们对1978—2010年的平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行分析,发现资本积累、劳动力数量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这3个生产要素变量只能解释增长率的76.1%,余下的23.9%则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在要素投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这些要素实现的,因此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