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问题解答(一)
1、怎样调整单频阻波器的谐振点和阻塞频带?
答:固定振荡器的电压为某值,改变频率,当U2出现*小值Umin时,此频率即为谐振频率,然后改变频率,当U2读数为Umin值的上下两频率的差值,即为单相阻波器的阻带△F。
2、断路器失灵保护中电流控制元件怎样整定?
答:电流控制元件按*小运行方式下,本端母线故障,对端故障电流*小时应有足够的灵敏度来整定,并保证在母联断路器断开后,电流控制元件应能可*动作。电流控制元件的整定值一般应大于负荷电流,如果按灵敏度的要求整定后,不能躲过负荷电流,则应满足灵敏度的要求。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
3、为什么要求阻波器的谐振频率比使用频率低0.2kHz左右?
答:由于相一地耦合的高频通道,接于母线的其他设备对地构成阻抗,这个阻抗与线路阻波器阻抗串联,形成高频信号通道的分路,从而产生了分流衰耗。分流衰耗的大小取决于两个阻抗的相量和。经验证明,母线对地阻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容性的,为了避免阻波器阻抗与母线对地电容形成串联谐振,抵消阻波器阻抗的无功分量,使分支阻抗急剧下降,分流衰减增大,就要求保护用的阻波器谐振频率低于保护使用频率0.2kI-Iz左右,以保证阻波器在使用频率下呈容性,从而获得阻波器的*大阻抗。
4、画出双母线固定连接破坏后在完全差动保护区内、外故障时的电流分布图,并说明母线差动保护动作情况
答:破坏双母线的固定连接后,保护区外故障,选择元件KAl、KA2均流过部分短路电流,但启动元件KA无电流,故母线差动保护不会动作。其电流分布,破坏双母线固定连接后,保护区内母线1故障时的电流分布。此时选择元件KAl、KA2均流过短路电流。选择元件KAl流过的短路电流大,动作切母联断路器及母线1上连接元件的断路器QFl、QF2。选择元件KA2流过的短路电流小,如不动作,则通过QF4仍供给短路电流,故障仍未消除。因此如破坏双母线固定连接,则必须将选择元件KAl、KA2触点短接,使母线差动保护变成无选择动作,将母线1、母线2上所有连接元件切除。
5、为什么在晶体管发信机通道入口处并联一个非线性电阻R,并且在R中串入两个反极性并联的二极管?
答:在通道人口处并联一个非线性电阻,是使装置不受通道干扰信号的冲击影响。由于非线性电阻的静态电容较大,单独并一个非线性电阻对高频信号有一定的旁路作用,使输出电压降低,故在非线性电阻R中串人两个反极性并联的二极管,以减少回路中的总电容,因为二极管的极间总电容比非线性电阻的静态电容小得多。二极管正、反并联的目的是为了使正反方向的干扰脉冲电流都被非线性电阻所吸收I。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
6、试述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无论是电流差动母线保护还是比较母联断路器的电流相位与总差动电流相位的母线保护,其启动元件的动作电流必须避越外部短路时的*大不平衡电流。这在母线上连接元件较多、不平衡电流很大时,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可能满足不了要求。因此,出现了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保护,其工作原理如下。文章阐述母线接线,当其正常运行或母线外部短路时,电流I1流人母线,I2流出母线,它们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当母线上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I1、I2均流向短路点,如果提供I1、I2的电源的电动势同相位,且I1、I2两支路的短路阻抗角相同时,I1、I2就同相位,其相位角差为0°。因此,可由比相元件来判断母线上是否发生故障。这种母线保护只反应电流间的相位,因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科技为本、****、用户至上、合作共赢”是公司一贯的宗旨。上海来扬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将严守承诺,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好的产品与用户共享,并谒诚为广大用户提供*佳的服务。